《清史稿》志.卷一百零六
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,莫备於成周,而得人之盛,亦以成周为最。自唐以后,废选举之制,改用科目,历代相沿。而 …
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,莫备於成周,而得人之盛,亦以成周为最。自唐以后,废选举之制,改用科目,历代相沿。而 …
选举二 △学校二 学校新制之沿革,略分二期。同治初迄光绪辛丑以前,为无系统教育时期;辛丑以后迄宣统末, …
选举三 △文科武科 有清科目取士,承明制用八股文。取四子书及易、书、诗、春秋、礼记五经命题,谓之制义。 …
选举四 △制科荐擢 制科者,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。唐、宋设科最多,视为优选。清代科目取士,垂为定制。其 …
选举五 △封荫推选 封赠之制,文职隶吏部,八旗、绿营武职隶兵部。顺治间,覃恩及三年考满,均给封赠。康熙 …
选举六 △考绩 三载考绩之法,昉自唐、虞。清沿明制,而品式略殊。京官曰京察,外官曰大计,吏部考功司掌之 …
选举七 △捐纳 清制,入官重正途。自捐例开,官吏乃以资进。其始固以蒐罗异途人才,补科目所不及,中叶而后 …
选举八 △新选举 新选举制,别於历代取士官人之法。清季豫备宪政,仿各国代议制度,选举议员,博采舆论。议 …
职官一 太祖肇基东土,国俗淳壹,事简职专,置八旗总管大臣、佐管大臣董统军旅,置议政五大臣、理事十大臣釐治 …
职官二 理藩院都察院五城兵马司六科给事中 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文渊阁国史馆经筵讲官起居注 詹事府太常寺太 …